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八十九章 揭秘(求追读)  (第2/2页)
   直至此刻,对方提起,一条条信息彼此扭合。    ‘林国忠……士族官员……代表门阀大族利益集团,曾只差一步,踏入内阁。’    ‘凉国历代皇帝,皆努力打压门阀,扶持科举,京郊学堂雨後春笋,就在近十年。’    ‘从时间点推算,朝堂之上,科举派官员,彻底压倒士族,大概也就在十几年前……’    齐平念头转动,冷静分析道:    “所以,你是说,当年先帝是为了打压士族力量,才在幕後,谋划了这起案件,栽赃林御使,以防止其进入内阁?!”    桌案对面,身穿缟素的林妙妙眼神吃惊。    未料到,齐平反应竟这般快。    自己才说了两句,对方,竟便已推倒出正确答案。    齐平不等她回答,突然皱眉:    “可是,这手段未免太过激烈……身为皇帝,若要打压臣子,总能想到更好的方法。    伪造罪名,即便不考虑消息泄露的风险,难不成,就不怕朝廷士族人人自危,剧烈反弹?”    他觉得不对劲。    这手段太“简单粗暴”了。    当然,政治斗争很多时候,就是如此,可……如这般手段,也仍是危险的。    历朝历代,想要维持政局稳定,皇帝与朝臣间,往往要达成默契,更要有一些“规矩”约束彼此。    没有臣子喜欢一个疯批皇帝。    也没有一个皇帝,只靠自己,便能稳固天下。    “等等……十五年前,”齐平突然想到了什麽,“当今圣上,刚好登基十年吧。”    对面,林妙妙这次真的吃惊了,看向他的眼神都变了。    若是说,先前的推理,还是依据给出条件反推,那齐平这句话,便绝非寻常武人能说出的。    这个时代,一个未曾跨入朝堂,甚至,没有真正意义,走过仕途的人,几乎不可能看透这些。    齐平这话,虽未明说,但隐含的意思,很明显了。    新老皇位交接前,按照规矩,老皇帝会着手为子嗣扫平障碍。    那些可能,对新皇帝有威胁的臣子,势力,要提前几年,一一荡平。    这样,在新皇登基之初,才会有足够的发育时间。    这是很朴素的道理。    也是史书上,出现无数次的道理。    齐平当然未曾走过仕途,可他上辈子,接受过太多相关的信息,无论书籍,还是历史剧目,都在重复着皇家权谋的那点破事。    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,庙堂高远,深不可测。    可齐平却看过太多了啊。    “你……家中有为官的?”林妙妙眼神古怪,忍不住问道。    可旋即,又想起齐平说,自己对朝堂知之甚少,愈发不解。    不……我只是看过猪跑,没吃过r0U……齐平心中吐槽,摇头,拉回话题:    “你还没说,我猜的是否正确。”    林妙妙叹了口气,点头:    “没错。昔年……正是如此。老皇帝当年便已染病,自觉时日无多,着手为後代铺路,自然,将我父视作眼中钉,只是,没人想到,他会动用如此脏脏的手段。”    “而想要做到这点,并不容易。    他不满足於,打压我父亲,而是想要藉此机会,一举削弱江南士族,所以,我父亲便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大的罪名。    一个……能名正言顺,株连家族的大罪!”    “那时候,西北战役虽已结束,可边军却始终不稳,大战无有,小战不断,还有什麽罪名,b通敌更合适呢?”    她惨然笑了下:    “於是,老皇帝找到了张谏之,恩,就是如今的吏部尚书,二品大员,科举派的首脑,当年……他还没坐到这个位置。”    “老皇帝下诏,命张谏之与身在西北军的武功伯爵等人密谈,伪造通敌证据,以坐实此案,更须有人站出揭发。”    听到这里,齐平接口,沉声道:    “所以,武功伯爵夥同陈年、王显、郑浩常三人,完成诬告?”    “没错。”林妙妙无声笑了下,幽幽道:    1    “君要臣Si,臣如何能活?    所谓的三司会审,也不过是个笑话。    因惧怕我父在堂前乱说话,人还在天牢里,便被赐下毒酒,我与母亲被绑去教坊司,二哥名为发配,实则,半路上,便饱受折磨,也没想让他活。    而武功伯为首的四人,却受老皇帝嘉奖,封官的封管,进爵的进爵。”    原来如此……我就说,Si在牢里这桥段眼熟……齐平深x1口气,消化脑海信息,旋即说道:    “可你们还是活了下来。”    “是的,”林妙妙眼神亮了起来,娇媚的脸庞上,流露出一丝快意:    “所以,我们回来了!”    ……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