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天妒美人((含9万营养液加更)...)  (第3/5页)
绝不是说李淳风的卦象有误。笑话,他哪怕是怀疑,也不敢‘另请高明’啊——袁李二人已经算过的事,这世上哪还有算师敢再算!    他正在茫然措辞中,又听李淳风补了一句:“此卦已过圣人耳,圣人已准小徒婚事自择。”    卢寺卿:……    那他还有什么可说的?    只剩一句告辞可以说了。    卢照邻终究是自己又去了一回太史局。    听过大伯父带回来太史令的拒绝,卢照邻想着自己不能不来,不能不亲口问一问,是命格不合适,还是……    “我与卢司马并非一类人。”    卢照邻多么聪明,一句话,足矣。    姜沃平和地望着他,不带什么情绪的坦白问道:“卢司马前几回送我诗稿,并无此心思吧。是因为上回,我看了王绩老先生的诗,露出了几分思亲的伤感,是吗?”    卢照邻脸上一红,有些话原想深藏心中,但见她姑娘家都说的这般坦白,也就直接道:“是,我观你伤感,便觉心中难受……我想以后可令你再不这般伤感,不要再受苦楚。”    他说完后,却见对面姜太史丞报之一笑,是他从未见过的笑容。    并不是她寻常面对人时,那种微云一样的浅笑,而是一种不同的笑容,很坚定很明亮:“卢司马,那你确实不了解我。我是很少伤感的,我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。”    “开在旷野山谷里的花,你瞧着它可怜,可真将它移到花圃里,按照你要求的方式生长,那花也不会开的好。”    “卢司马觉得我在太史局做事辛苦可怜吗?我却觉得很快活。”    1    卢照邻怔住了:他从眼前人的笑容里,察觉出,她说的都是心底肺腑之言。    若是如此,那他的怜意,岂不是不合时宜,是让眼前人困扰受苦的事儿之一?    他眼底的缠绵思绪,像是一团渐渐被风吹散的乌云,眸中慢慢恢复了以往的平定。    卢照邻起身深揖:“是我唐突了,这些日子,给姜太史丞添烦恼了。”    姜沃依旧坦诚道:“愿一世与卢司马为君子之交,朋友之谊。”    卢照邻直起身望着她,轻声语:“固所愿也。”    从太史局告辞前,卢照邻又道:“以后我再做了诗,会写在名刺上送与太史丞。”    名刺如名片,是一张摊开的纸,不似信函般封口,是居中传递人也能看到内容的光明正大之物。    姜沃莞尔:“好,我等着看卢司马的新作。”又关心了一句道:“过去大半月,卢司马身体如何?”    卢照邻便道已经写了信函送往孙神医的老家,便是孙老不在家乡,也会有老仆知道他去往了何地。卢照邻已经跟邓王请过了病假,一旦得知孙老的所在,就会赶了去瞧病。    1    “待孙老入长安,我再来告知姜太史丞。”    之后又安慰依旧痛失伴读空欢喜一场的小外甥:“舅舅给你带来个好东西。”    崔朝,四年前皇帝见过一面。    鸿胪寺众官员之所以推来推去不肯出使,是因为阿赛班国地处偏远,怕路上吃苦遇险罢了。    然而这回带领使团,万里路走下来,便如同上好的明珠,擦去了最后一层浮尘一般,愈见光华。    她不由发愁,我们太史局的颜面啊……    甚至使团走的时候,国王还亲自送出了九十里地,又将当地及邻国各色土仪送了好几车给使团。    姜沃端起了自己的玄学范儿,凝神看向崔朝——哪怕是做好了准备,也还是感叹甚至惊叹,这人,怎么能这么好看呢!    崔朝听闻有能够回晋王府的机会,脸上也见笑容。    毕竟二凤皇帝的慧眼没挡住慈父buff,因而在他看来,晋王是最乖巧柔和不过的孩子,一定要心正的人,方可为幼子伴读,别欺负了雉奴去。    1    那位新王又想起父君生前,曾有机会亲自去过长安拜见过大唐高祖,父王回来后还说起京中风土人情,对大唐世家也是敬仰的不得了。    “小国僻陋。”阿赛班国国王努力cao着不甚熟练的汉语道:“没有什么贵重之物,只多各色玉石、宝石。一点小小心意,请崔使节务必收下。”    而崔朝是在腊月里回京的,特意赶着新岁前回到了长安。    然而却听皇帝依旧拒绝:“那崔氏子相貌实在好,又颇有才学与雉奴谈讲的来。相较起来,太子那里只是胡闹的乐人奴仆,可雉奴这边,朕倒是更担心他心心念念要崔家子回去,是真有些心思……咳咳。”    于是崔朝的差事办得格外流畅顺利,比预想的快许多。    长孙无忌听完后,挽袖子就去找皇帝了。    姜沃抬头见到崔朝的时候,也没有忽略旁边笑得快傻掉了的周元宝。    “何况那不过是个谄媚奉上的太常乐人,原就是奴籍,天生是伺候人的。与世家子怎么能相提并论呢?”    主要也是李治在父皇跟前孤孤单单低落道:“父皇日理万机,大哥要养病,四哥则忙着修书。meimei们也都大了,更爱跟同龄姑娘们玩。父皇,只撇下我一个了……连看了首好诗,心中激动,却没人可谈说一二呢。”    于是他迅速跟妹夫站到了统一战线:这样的颜值,就戳在鸿胪寺当门面吧。放在晋王府,还是……还是不必了!    1    卢家赶着年前上太史局的门,姜沃还是很高兴的,她心上记着的事儿多,了结一件是一件嘛,正好清清爽爽过年!    李治郁闷了,明明之前听父皇的口风,要叫阿朝回来的呀!    然而长孙无忌这次再见崔朝也觉大不一样:当年崔朝是孤注一掷,背叛了家族来到京中,自然有些憔悴与不安。且当时他年纪还小些,风姿还未养成。不比如今,经过了大事也出使外域走过了万里山河,就如同珍珠彻底磨出了光彩一般。    崔朝回长安后第三天,皇帝单独召见了他。    都快走到门口了,才想起来,又折回身:“我一进门,王爷便说起面圣的事儿,我竟忘了。”从袖中取出一份礼单:“这是我途径各国,所见觉得新鲜的各色器物,有摆件有玩器也有绣件,每一样我都写了出自哪一国,又是怎样做成的。送给王爷赏玩。”    李治笑眯眯:“父皇应当不会难为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